致2008第一期音樂詩學學員信

各位2008音樂詩學第一講的伙伴們,你們好:

這封信在我的「工作清單」中快一個月,光是開頭就重寫了好幾次,
不是想為自己的延宕解釋,而是想向各位表達,
我對各位的參與有多麼感謝,以及我對這個講座心中的期許。

我對在自己生長的土地總抱持著一種天真的期待,
從表象來說,是懂得珍惜藝術文化與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
然而就深層的意義來說,是對人存在的本質性覺醒與疼惜,
使人們能更進一步「思念永恆」。

我曾與廷彬大哥在CPC的工作伙伴聿紋聊到專案管理,
她說那是一個範圍界定清楚、執行期程明確的思維方式,
我回答她說,的確,但參與專案的人,
若能明白這個有限的專案在永恆中的價值,
這個專案才有真正成功的可能性。

我們每個人,不正是以有限的生命,在參與無限的存有?

正如一首樂曲,它給我們的啟發,似乎是從亙古就存在,
像一道從未停止的溪流,朝向永恆流去,
而我們,無論是演奏者,或是聆聽者,
並不是操作樂器或音響來創造樂曲的存在,
而是去參與它永恆的存有。

「黑夜的詩學」,不也正是如此?

談到詩學,各位可能會疑惑,「黑夜的詩學」真的有學問可言嗎?
然而我想告訴各位,有外在侷限性客體可供研究,只是學問的一種,
黑夜的詩學卻不屬於此類,它是主體性的,發散的,指向永恆的,
主體性表示它與感受的主體息息相關,並不以求取客觀結論為目的;
發散的表示它沒有明確的疆界、沒有窮盡的一天,也隨時會加入新的體驗;
指向永恆則是最難解釋的,簡單地說,它是助我們與永恆產生聯繫的,
無論是去感受永恆的事物,或是使我們肉身的有限昇華為永恆的存有。

而這些都與詩學的定義:「事物的構成」有關,只是這裡所謂的事物,
是一種不夠精確的說法,事實上這裡的事物,指的不是別的地方,
正是自己內心深處存有的狀態。在過去曾參與過EMFA系列課程的伙伴,
至此應該能夠體會,其實詩學的內涵在過去的課程中就已點滴注入,
無論是生命圖的建構,或是元素探索的過程,
我一點一滴地將話題引入詩學的核心,
並且在路程中為各位安排許多藝術作品,陪伴著各位經歷這場心靈之旅。

各位可曾知道,介紹給各位的藝術作品,
其實每一闋,都曾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受?

以這篇書信,我想做為第二期詩學課程的開場白,
因為第二期的課程,我將把焦點轉移到藝術作品的細節,
然而我不想讓它流於坊間的藝術欣賞,
承繼著第一期課程的基礎,我相信它會是一趟深刻的心靈之旅。

近來因為一些因素,身心感到十分困頓,加上搬家後資料仍在整理中,
因此第二期課程將比原先預定的延後開始,
然而我仍盼望有緣與各位繼續一同經歷這趟永無止境的旅程,
或許有一天,這趟音樂詩學之旅,將成為這塊土地共有的記憶。
願我們有幸一起來創造這段二十一世紀初的文藝復興史,
共同開啟屬於新世紀的榮景,使我們的後代能重新活在感動中。

Coach Chang
2008/6/11

留言

Che-An寫道…
專案本身有期限,但它的產出確有可能擁有長期的影響力。
老師指出的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我的意思可能更進一步:

任何沒有長期影響力的專案
都可以做為節省成本的標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病毒肆虐下、資料集間國名比對的聯想

關於「複合形式」(摘錄自作品首演文件)

以圖形資料建構Star Wars星戰宇宙中的行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