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18, 2010的文章

《時間之歌》首演樂曲解說:第三樂章(3)

圖片
然而時間另一個奇妙的特質,在我們航向終點時常會愈發顯著,就是它會以某種形式「封存」在我們的記憶中,在某個奇異的瞬間將一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到那時,原本幽遠的鐘聲,包括鳥鳴,是不是會,隨著極度壓縮的時間,突然變得激烈不已? 七次沉重的鐘聲,將《時間之歌》帶入尾聲...... 到那時,我們的痕跡是不是將隨著鐘聲一同擺盪到永恆?或是任憑空谷的巨大迴聲吞沒我們?這是游移於時間的神祕心靈對凡塵行者的提問,它也同時是我心中,對一位真摯的聆聽者(是你麼?)最深沉的呼喚...... (全文完)

《時間之歌》首演樂曲解說:第三樂章(2)

圖片
前述的「弦樂器一次又一次的低吟」對於近代的聽者來說應不陌生,除了做為無窮盡時間歌詠中的一個回答之外,以它做為《凡塵悲歌》、《天堂曲調》等作品形成的張力的一個Epilogue(跋,而非「解決」)的樂章,對於我個人的精神領域與生命情感來說還是最自然而貼切的。 低吟旋律的完整樣貌,在時間的沉重鐘擺與鳥歌之間逐漸舒展開來,一種朝聖的情緒也在其間盪漾著。然而朝聖的對象是誰?朝聖的終點又是什麼呢?對於在時間此一抽象概念中游移的心靈來說,無疑是個嚴肅的思索......

《時間之歌》首演樂曲解說:第三樂章(1)

圖片
第三樂章是這首作品中表現難度最高、也最受環境條件影響的一個樂章。 首先鋼琴的中低音域所製造出來的音響必須要能維持一定音量至少17秒左右(因此弦距太短的鋼琴將受到很大考驗);接著演奏廳的殘響必須能充份地迴盪在空間中,使得弦樂器一次又一次的低吟充份地被包覆在其中,否則這低吟將赤裸地呈現在聽者面前。這些元素之間必須隨著場地和樂器的條件做細微的調整。 (然而一次在鋼琴家住所的排練,給了我另一種想像。若在鋼琴有足夠持續力的狀況之下,一個充滿背景噪音的空間或許也會是另一種合於某種呈現條件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