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所定的秩序

翻開序曲,坦白說,不是一個夠吸引人的情境。然而當好不容易將作者設定的故事讀完後,作者所要探討的主題「數位世界」終於登場。

在提及數位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一些不同點後,真正開始引人入勝的主題才登場:(舊的)實體世界法則「不只引導辦公文具商店的陳列方式,也引導著企業、政府和學校的組織方式。」「從管理架構到百科全書,還有孩子接受的學習課程,甚至是對什麼事物值得相信的取決方式,我們都是根據受制於物理定律的世界而設計的原則,來組織我們的思想。」

其實這裡讓我想起另一本書:《混亂管理學》(A Perfect Mass),雖然二者或許想達到一些共同的目的,但所設定的前提似乎有些不同。

繼續往下走,開始漸漸觸摸到問題的核心:「這趟旅程將帶領我們走出亞里斯多德的世界」「十八世紀的百科全書編纂者按照字母順序編排主題,卻因此被扣上『違反上帝所定秩序』的罪名」「資訊自由是不夠的,資訊還得『雜亂』(miscellaneous)才行。」

在這裡,我將這段話所探入的本質問題,大膽地寫下一行字來描述:

上帝所定的「秩序」= 雜亂 (Miscellaneous)

不知在什麼樣的力量驅使下,我繼續推論,寫下另一行更刺激的公式:

對「井然有序」的期待 = 魔鬼

(待續)

※註:在我的書上,或許反映我的心思,這兩行字最右方,我都加上了小小的問號......

留言

Che-An寫道…
我對這兩個推論很感興趣&認同...
上帝所定的「秩序」= 雜亂
對「井然有序」的期待 = 魔鬼

也許不是推論者的意思,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1.上帝所創造的系統,其層次較我們為高,所以我們難以理解其『秩序』,以致於我們覺得整個系統是雜亂無章的。例如,一般程度的小學生聽不懂大學教授教的微積分。
2.事實上,這是一種『完美主義』,人們試圖百分之百的掌控所有事情,使判斷優先次序的能力喪失了。其背後源自一種不安全感(或其他原因)。
非常有意思的解釋。

我有進一步的想法,和你分享看看:

1.我們不也活在上帝創造的系統當中嗎?何時、又為何,我們另外創造了一個自己的系統,較上帝的系統為低,並試圖用這個系統來解釋世界呢?

2.第二點說得很好,當我憑直覺寫下這兩行字時,我也感受到了這種力量(魔鬼?),但我仍然把它寫了下來。當我們回頭試著解釋它時,是否也源自一種不安全感?(例如,魔鬼一語對我們的意義究竟為何?)

相信您的思想深度,必然能品味其中道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病毒肆虐下、資料集間國名比對的聯想

關於「複合形式」(摘錄自作品首演文件)

以圖形資料建構Star Wars星戰宇宙中的行星們